在家校协同中构建育人合力

教育资讯 heimagongsi 8℃

教育从来不是孤立的行为,家庭与机构的协同配合,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。
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是家校协同的基础。传统模式中,机构与家长的联系往往局限于缴费、通知等

教育从来不是孤立的行为,家庭与机构的协同配合,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。
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是家校协同的基础。传统模式中,机构与家长的联系往往局限于缴费、通知等事务性内容,缺乏对孩子成长细节的深度交流。如今,许多机构通过搭建专属沟通平台,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。例如,某机构开发的家长端 软件,会定期推送孩子在机构的活动照片、表现评估,家长可以随时留言反馈孩子的在家状态,专业人员则根据双方信息给出个性化的引导建议。在浙江某机构,每周还会举办“家长沙龙”,由心理学、教育学专业人员主持,围绕 “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”“亲子冲突的有效化解” 等话题展开讨论,让家长在交流中获得实用的教育方法。这种高频次、多维度的沟通,让家长从 “旁观者” 变成了 “参与者”。
协同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是家校协同的核心价值。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困惑,如学习动力不足、社交能力薄弱等,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和机构的共同努力。南京一位家长分享,孩子参与该方案三个月后,完成作业的专注时间从 10 分钟延长到了 30 分钟,家庭作业辅导的矛盾也明显减少。这种 “机构专业指导 + 家庭日常践行” 的模式,让成长问题在协同中得到有效缓解。
尊重家长教育理念,实现优势互补是协同的关键。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观念和育儿方式,机构不应将自身理念强加于人,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寻求共识。在广东某机构,首次接待家长时会通过问卷了解家庭的教育目标和教养方式,专业人员据此调整与孩子的互动策略。对于注重自主发展的家庭,机构会多提供开放式活动,让孩子自主探索;对于关注规则意识的家庭,则会在活动中融入秩序感培养的元素。这种 “个性化适配” 的方式,既尊重了家庭的教育自主权,又发挥了机构的专业优势,形成了 1+1>2 的育人效果。
在家校协同的趋势下,教育机构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为孩子提供场所和指导,更成为了连接家庭与教育专业资源的纽带。通过构建平等、尊重、协作的家校关系,机构不仅能提升自身的服务效能,更能助力孩子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,这正是教育机构在新时代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价值所在。